懒人小圈

精选实用的生活神器~
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懒不是废,而是一种思考方式:聪明懒人学,授予你省时省力的高效工作方法

 

这篇文章来自台湾作家纪平,他写有一本书叫《"懒"经济学》,京东有售。

 

读完这篇文章,你可以学到什么:

 

让懒人做困难的工作,因为懒人能够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完成任务。当有惰性,才会引发思考去找出最有效的方法降低负担。
勤奋人重视投入,埋头苦干付出时间精力;懒惰人重视效率,寻找方法减少自己麻烦。
有意识的培养懒人哲学,思考如何优化流程,让效率更高。

 

坏人、穷人、懒人,哪一种人最具有绩效创造力?

有人认为是坏人,因为坏人不择手段,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。有人认为是穷人,因为穷人对成功较具企图心。然而,如果依比尔‧盖兹(Bill Gates)的说法来看,或许懒人才是当中真正的黑马。

比尔‧盖茨说:「我让懒人做困难的工作,因为懒人能够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完成任务。」

过去工厂的搬运需仰赖人力,于是有个「小懒人」就在木板上装了轮子,发明了手推车,大大减少了搬运的力气,但手推车还是有些费力,于是又有一个「大懒人」在推车上装了引擎,发明了拖运车,但拖运车的操作有些费时,于是又有一个「超级懒人」发明了电动输送带,从此工厂的营运从传统人力转化为全自动机械力,效率及效能因此大大的提升,而这个进步的催化力,就是懒人们的惰性。

人们懒得到聚会场所去社交,所以有了facebook脸书;人们懒得到市场上去购物,所以有了eBay网购;人们懒得到图书馆找资料,所以有了Google搜寻;人们懒得到书店里去买书,所以有了Amazon书城;人们懒得到电影院去看片,所以有了YouTube影音。

从人类的科技及文明史来看,所有创新的发明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的偷懒,正因为人有惰性,才会引发思考去找出最有效的方法降低负担。正因为懒,所以才有动力去思考,找到能够创造最大效能与效率的方法。

有人问我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写作?又为什么开始写专栏?「有什么特别的愿景或故事吗?」「想透过文字去影响更多的人吗?」

都不是,我没那么了不起,其实起心动念就只是想要免费的广告,懒得挨家挨户去发名片,懒得费神做关键字广告,懒得每次认识新朋友都还要辛苦的自我介绍,而有了自己的专栏与文字,不就省事多了?一言以蔽之,就是懒......

 

聪明的懒人创造效能与效率

爱迪生说:「天才是1%的灵感,加上99%的努力。」千万别被这句话的语法骗了,这句话本身没有错,但重点在于你必须有那1%的好灵感,99%的努力才可能有价值,如果你只有99%的努力,却少了那1%的灵感,那么你就只是个帮人打工的。

创造自己的效能及效率,是身为一个聪明懒人所必须的。所谓的效率,是指能在愈少的投入下创造愈大的产出,即为有效率,反之就是没有效率。而效能主要看的是最终产出的结果是否能达到或满足目标。

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‧杜拉克(Peter Drucker)说:「效能是做对的事,而效率是把事做对。」

领导人重视效能,追求目标及结果的达成。勤奋人重视投入,埋头苦干付出时间精力。懒惰人重视效率,寻找方法减少自己麻烦。

勤奋的人习惯用加法做事,在效率固定的情况下,用增加投入来创造产出。懒惰的人喜欢用乘法思考,总是思索着如何减少投入,藉由效率的提升来创造产出。如果每件工作最初的效率值是一,勤奋的人努力增加投入,多一分力就多一分收获;懒惰的人却思考提升效率,让一分力有两分收获,甚至更高。

不少的管理论点指出,具有懒人特质的人在简化任务及流程上最具创新力,为了减轻工作负担,他们愿意先投入时间及脑力找出好方法后,再好好享受新方法所带来的好处。

 

培养懒人思维

不过,这里所说的懒人哲学,并非真的懒到无所作为,而是建立在有责任感的基础上,能够思考而后动,以最省力的方式来完成目标。正所谓动口不如动手,动手又不如动脑,如果一个懒人不愿动手又不愿动脑的话,那当然不具绩效创造力。

记住,懒不是废,而是一种思考方式,为了让自己能够偷懒,所以好好的思考怎么做能够更省力。

为了让客户能够偷懒,所以好好的思考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及服务能够让他们更轻松。从飞机、汽车、电脑到智慧型手机,哪一项发明不是在帮助人们更偷懒?

不少具有懒人创新力的人,学业成绩不一定出色,因为对他们而言,如果六十分就能及格,为何要花九十分的力气来念书?要知道,这三十分可是得让懒人们付出多大的代价啊。事实上,不少卓越的成功者在校成绩不理想,正因为他们具有这种懒人特质。

比尔.盖茨曾打趣的说:「我有几科考试没过,但我同学全都过关了。现在,他在微软担任工程师,而我是微软的老板。」

千万别小看懒人,因为推动着地球旋转的,往往正是这些懒脑袋!

 

改善弱点,不如强化强项

在我的学生时代,高中及五专联考满分是七百分,科目有国文、英文、数学、自然、社会等等。在当时,如果对其中一科特别有兴趣或是有天分,但其他科目却表现平平时,为了升学分数,我们通常不会花太多时间在有天分的科目上。

因为大考比的是各科成绩的加总,以投考策略来讲,为了拿到更高的总分,无论是学校或补习班老师,通常会告诉我们应该从自己最弱的科目开始加强。

这是因为一个科目若想要从90分进步到95分,不但难度极高,对于最后的总分帮助亦相对有限;反之,若原先只有90分的科目,就算再怎么不拿手,只要愿意投入时间准备,想要考到70分却是相对简单,对于最后总分的助益也更大。

所以为了拿到更好的总分,不能浪费时间在90分的科目上,而要想办法把较弱的科目补起来。

上了大学后,要顺利毕业,需要的不是有几个拿手的科目领域,或是能否在某些科目中表现卓越,而是所有的科目是否都能拿到及格分,不能被当掉,如此才能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。如果有科目被当掉了,你还得花大把时间去重修那些不拿手的科目,而不是把时间聚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。

可以说,学校教育告诉我们的是,与其花时间在强项,不如补强自己的弱项,这会让你在大考及毕业时更具优势。

然而吊诡的是,这些在学校勉强及格的学分,在离开学校后往往派不上用场。一门学识是一窍不通还是只懂皮毛,同样都不容易形成竞争力,进入社会后,真正能够有所作为的,反而是那些很早就开始强化及涉猎专一领域的人。

 

「猎人」能力的培育

日本漫画家冨樫义博的畅销作品《猎人》,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观,然而当中对于能力培养的叙述,其实相当的反映出真实世界的情况。

故事里将人的潜能分为了强化、放射、操控、特质、变化及具体化六大类型,而一个最顶尖的猎人,通常不会平均修练各项特质,反而是先透过某些方式,试着找出自己的天性属于何种特质,再依照自己的天性去选择努力的方向。

特质绝大多数都是与生俱来的,也可能是从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及磨练累积而成,愈是朝着接近自己性格的特质前进,就愈能事半功倍,也能愈快掌握到特质的精随。反之,如果选择了与自己调性不符的特质,或是会分散特质的修练,就不容易强化个人的影响力。

刻意的去学习不擅长的领域,除了必须仰赖大量的努力及忍耐外,最终的结果往往不会太理想,甚至可能因为修练了不适合的能力,而从此葬送掉原本具有的潜能。

 

别像个猎物,而要当个猎人

与其改善弱点,不如强化强项。就一项技能或特质而言,只是略懂皮毛跟完全不懂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,而能够有所作为者,通常都是能够在某些领域发挥长才的人,这些长才通常是源自于过往的天赋、兴趣、习惯或生活态度,也许是写作习惯,也许是外文兴趣,也许是程式设计等等。

一个人的时间及精神是有限的,根本没有时间去满足所有事。从古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人,能够把所有的学科都读到顶尖,反而那些有所作为者,都是只在自己的领域中表现卓越。

彼得‧杜拉克曾说:「专注在可造就最大生产力的少数活动。」瞎忙永远是最累的一种行为,得不到成就又劳心劳力,如果我们老是在满足别人的游戏规则,那么就注定要成为瞎忙的人。其实大部分的事情,根本不值得我们过度投入,浪费有限的资源,要懂得割舍,才能找到对的方向。

想想,猎人跟猎物有什么差别?主动与被动?追人与被追?宰人与被宰?

事实上,「猎人」与「猎物」最大的差别,在于「猎人」通常都是先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后,主动去掌握目标及方向,再依照这个方向去强化核心能力;而「猎物」往往是被动的被迫决定方向,最后反而葬送了自己的潜能。

老是在补强那些不擅长科目的人,就像个猎物,被动的满足他人的期望;总是专注在自己擅长科目的人,更像个猎人,主动的掌握自己的渴望,也更容易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。

记住,要当个「猎人」,不要像个「猎物」!

分享到:

本站是干什么的?

这是一个主要分享生活神器的简单网页!

日常生活中一些我们不想做的事,可以让外卖小哥代劳,还有一些我们不得不做的生活繁杂事务,可以用神器来辅助。

本站从全网筛选那些能够提高效率、提升舒适度的生活用品分享上来,以实用为准,拒绝“智商税”“妈见打”类产品。

讲究所见即所得,分享到本站的所有产品,都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。

更多内容可以点“关于本站”去了解。

发表回复